小编姐姐家的二宝1岁多了,但是还迟迟不会走路,这时候周围的一些亲戚朋友就开始替孩子担忧了。“这孩子是不是缺什么营养啊,医院看看啊?”面对这些亲戚们的“关心”,姐姐也开始烦恼了,“大宝那时候不到1岁就会走了,可是小宝现在怎么这么晚呢?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啊!”
每个小孩子学走路的时间大致不同,有些宝宝走路晚有些走路早,那么宝宝走路晚究竟跟哪些原因有关呢?宝妈都了解吗?
宝妈的担忧:宝宝走路晚跟智商有关吗?
很多宝妈都以为,自己家宝宝走路晚可能是不聪明,越早走路才越聪明呢!那么,宝宝走路的早晚跟智商有关吗?
相关专家说,其实每个孩子走路的时间并不一样,有的在八九个月就会走路,但有的甚至已经一岁半了才开始走路,然而走路早的孩子在日后的发展中,也并不比那些走路晚的孩子有优势。
此外,医院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很多的案例,他们对个孩子进行调查研究,检查他们的身体、手脚协调能力与智商的变化,结果发现,智商并不受到手脚协调能力变化的影响。
科学揭秘:宝宝走路晚的5大真实原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那些真正影响宝宝学走路的几个因素吧!
1.遗传因素
有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大约有40%的宝宝会走路的月龄和他的父母的大致相通,甚至有的宝宝连爬行、走路的姿势都和爸爸妈妈小时候一模一样。这是基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对宝宝走路晚会有一定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宝宝在春夏学走路比较快,因为春夏穿得相对单薄,宝宝动作灵活,更容易学走路。但在冬季,宝宝穿得比较厚重,动作笨拙,走路时间会晚。
3.环境原因
如果家里的空间比较狭窄而又堆满物品,宝宝没有练习走路的空间,再加上周围也没有可以扶着练习走路的设置,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走路积极性。
4.疾病原因
如果宝宝是患上了肌肉关节类疾病,如婴儿肌肉松弛综合征、先天性髋关节一侧脱位、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等,也会导致宝宝走路迟,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相关治疗。
5.缺乏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D可能造成佝偻病(俗称软骨病),容易使宝宝的腿部发生变形,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宝宝学走路。所以在宝宝学走路期间,要注意保证宝宝摄入均衡营养,特别是保证足够维生素D的摄入。
帮助宝宝尽早学会走路的4个小窍门
那么,怎样帮助和引导宝宝尽早学会走路呢?不妨试试下面几个小窍门吧!
1.从爬行开始
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有利于学步。经常让宝宝在地板或硬的垫子(太软的平面不利于宝宝练习)爬行。
2.用玩具吸引
宝爸宝妈们不妨利用玩具吸引宝宝,跟孩子一起玩耍,诱导他们迈开腿。慢慢的,宝宝就会尝试去跨步,哪怕摇摇晃晃的,但是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个阶段,一定要随时准备接住宝宝,防止摔倒。
3.练习放手站立
宝宝开始会因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爸妈可以递给宝宝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边,逗引宝宝转动身体,独自站立。
4.选择适合的鞋
于练习走路的小宝贝来说,最好不要穿皮鞋,主要是由于不管是皮鞋还是一般运动鞋,鞋底很硬,鞋面硬,只有软底的鞋子,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利的。
写在最后:
很多家长心里都急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早学会走路,但是孩子学走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急不来的,需要慢慢来才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