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膝关节疼痛有关的10块肌肉
膝关节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在排除膝关节先天性发育异常、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性损伤、滑膜炎、骨结核病、痛风、风湿病、癌性病变等原因以外,临床上考虑比较多的是膝关节周围的肌肉损伤引起的相关问题。如果我们知道了是那一块或那一组肌肉损伤就能更精确的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有的放矢的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人体共有10块肌肉(群)损伤与膝关节疼痛直接相关,分别是:臀小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髋内收肌群(股内收长肌、股内收短肌、股薄肌、股大收肌)、腘绳肌群(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腘肌、跖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详细了解病人膝关节疼痛的部位、程度、诱发因素及疼痛持续的时间等,可以熟练的判断出是那块肌肉引起的疼痛。
掌握下肢解剖,从膝关节疼痛位置大致判断损伤的肌肉(群)
膝部前侧疼痛:股直肌、股内侧肌、内收长肌、内收短肌
膝部内侧疼痛:股内侧肌、股薄肌、股直肌、缝匠肌、内收长肌、内收短肌
膝部外侧疼痛:股外侧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
膝部后侧疼痛:腓肠肌、股二头肌、腘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比目鱼肌、跖肌。
一.臀小肌:是臀部3块肌肉中最深、最短、最轻的一块。
解剖位置:起于臀前线和臀下线之间的髂骨外表面,臀中肌的深层,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主要作用是帮助髋关节外展,当单脚站立时帮助保持骨盆的稳定,也与臀中肌、阔筋膜张肌等不同的肌肉组合帮助完成髋关节内收、屈、伸等动作。
该肌肉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部位:
1.大腿根部、下外侧胀痛或牵拉痛;膝关节外侧、小腿腓侧以及远端脚踝的疼痛和压痛,通常不过脚踝。
2.由下蹲位起立时常有髋关节弹响;无法侧躺、从椅子站起时大腿疼痛。
3.偶有交锁现象,即突然某一侧髋关节出现僵硬状态,不能屈伸。
4.坐位时能准确触及到臀小肌起止点处有压痛性条索。
5.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
二.阔筋膜张肌:是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的肌肉。
解剖位置:起于髂骨嵴前部、髂前上棘外侧和阔筋膜的深部,远端与臀大肌筋膜沟通组成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在步态行走起步期协助屈曲髋关节和站立期协助稳定骨盆。并可屈曲、外展以及内旋髋关节,同时帮助稳定膝关节。
该肌肉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部位:典型疼痛主要集中在股骨大转子前外侧,可牵涉至髋关节,有时延伸至大腿的前外侧部,较少延伸至膝关节外侧。较易发生在斜坡行走、蜷曲身体睡觉、屈曲髋关节久坐的人群,表现为屈膝久坐后疼痛,无法向疼痛侧侧躺。
三.缝匠肌:是人体最长的肌肉,呈薄而狭窄带状。
解剖位置:起于髂前上棘,由外向内下斜向横跨大腿前方,在大腿内侧下段垂直下行,通过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体内侧面,在股薄肌、半腱肌连接处前方。因此,它为鹅足肌腱最前端的肌肉。
功能:屈曲、外展、以及外旋髋关节并协助股二头肌短头屈曲膝关节。
该肌肉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部位:可引起大腿前侧,膝关节前内侧疼痛,表现为难以忍受的表浅的尖锐刺痛或麻刺感,而不是一般的深部钝痛。扁平足人群和易翘二郎腿动作的人群常见,表现为大腿前面部分感觉异常。
四.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的肌肉,由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四块肌肉构成。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
解剖位置及临床症状: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一般引起大腿前部较低的区域和膝关节前侧。
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前面——类似股直肌的症状
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可以引起大腿外侧从骨盆和大转子直至膝关节外侧的疼痛。
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一般位于膝关节前侧并且沿大腿内侧向上。
四个头合并成一条肌腱,包绕髌骨,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其功能为伸膝关节,维持人体直立姿势,屈髋关节。功能减弱时表现为下楼梯时腿部无力,侧卧睡着后因膝关节疼痛而惊醒。
五.髋内收肌群:由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股薄肌五块肌肉共同组成,位于大腿内侧腘绳肌(半膜肌和半腱肌)和股四头肌(股内侧肌)之间。
解剖位置:前面观内收肌可分浅深两层。浅层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是股薄肌、长收肌和耻骨肌,深层由上向下的排列顺序是短收肌和大收肌。
本群肌肉均起于闭孔周缘骨面,大收肌后部纤维起于坐骨结节。肌纤维行向外下,各肌的止点各异。
耻骨肌止于小转子下方骨面;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中份;股薄肌止于胫骨内侧面上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上份;大收肌除以腱膜止于股骨粗线全长外,还以圆腱止于股骨的内收肌结节。
功能:可根据髋部的不同动作行使屈髋和伸髋。
该肌肉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部位:
大收肌损伤——受坐骨神经支配,疼痛沿大腿前内侧从腹股沟延续至膝盖上方。
长收肌、短收肌损伤——受闭孔神经支配,疼痛沿大腿向上至腹股沟深部,向下到达膝关节前内侧和胫骨。
股薄肌损伤——受闭孔神经支配,表现为膝关节前内侧的浅表疼痛。股薄肌与缝匠肌肌腱,半腱肌肌腱在膝下胫骨内侧处构成“鹅足”,其止点下方有滑囊,当出现“鹅足滑囊炎”时可以引起膝关节内下方的疼痛。
耻骨肌损伤——受骨神经支配。表现为疼痛自腹股沟韧带下方发出,向深部延伸至腹股沟区和髋关节,向下延伸至大腿前内侧面。
生活中易发于长时间内收髋关节人群。表现为髋关节外展受限,脚部承受体重或扭转身体时,疼痛加剧。
六.腘绳肌群: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长、短头构成。位于大腿后侧浅层,是一块强有力的伸髋屈膝肌,肌腹呈梭状。
解剖位置:股二头肌为外侧腘绳肌,分为浅层长头及深层不可触的短头。其中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止于腓骨头;内侧腘绳肌分为浅层的半腱肌和深层宽大的半膜肌,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均起于坐骨结节,半腱肌止于胫骨上段内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在三块肌肉的肌腱中,半腱肌肌腱附着在胫骨内侧髁后内侧。
功能:股二头肌功能为伸髋,屈膝,辅助髋关节外旋、骨盆后倾;半腱肌、半膜肌功能为屈曲、内旋膝关节,伸髋关节。
腘绳肌功能为伸髋,屈膝和内旋膝关节。
该肌肉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部位:
半腱肌和半膜肌损伤——疼痛位于下臀部及其相邻的大腿,并沿着大腿和膝关节后内方,到达小腿内侧的上半部分。
股二头肌长、短头损伤——疼痛集中于膝关节后方,并可以向上延伸至大腿后外侧甚至臀部的横纹处。
久坐高凳压迫大腿后面,或骨盆不对称人群易发,晚上可因疼痛而睡眠不足。
七.腘肌:呈薄而平坦三角形,为腘窝远端的基底。
解剖位置:起于股骨外侧髁,止于胫骨近端。
功能:使膝关节屈曲和内旋,后拉外侧半月板。由于具有解除膝关节绞索的作用,又被称为膝关节的钥匙。
该肌肉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部位:引起的疼痛主要集中在膝关节的后面。主要表现蹲屈、跑步、上下楼时膝关节后方疼痛和出现绞索现象。易发于跑步、踢足球、化学受损,后交叉韧带损伤以及严重扁平足人群。腘肌受损可进一步导致腘肌肌腱炎、腱鞘炎和腘静脉血栓形成。
八.腓肠肌:小腿后方的最表浅的肌肉。
解剖位置:起于股骨内外侧髁形成内、外侧头,向下分为两个独立的肌腹,腘动脉常在内侧头附近经过。其肌腱与比目鱼肌肌腱融合形成跟腱,附着于跟骨。
功能:上提整个身体,行走初期可抑制距骨前移而提供膝、踝关节的稳定性,并维持人体直立。
该肌肉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部位:疼痛可从同侧足背延伸至踝后内侧及小腿、膝盖后外侧及远端大腿后侧,夜间阵发性小腿痉挛及间歇性跛行。易发于走或跑斜坡,骑座垫较矮的自行车。
九.比目鱼肌:位于小腿后方,腓肠肌的深处,状如比目鱼而得名。
解剖位置:主要附着于近端腓骨和中段胫骨的后侧面,与腓肠肌共同组成小腿三头肌并且在远端融合形成跟腱附着于跟骨后侧。
功能:主要功能为跖屈。
该肌肉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部位:疼痛主要位于足后部和足底表面,并常涉及跟腱远端,膝关节后侧。表现为脚或脚踝浮肿,脚步背屈活动受限,或上下坡时膝关节后方疼痛。
十.跖肌:梭形肌腹,肌较小,纤维细弱,是膝后部一块很小的肌肉(部分人群缺如)。
解剖位置:起于股骨外上髁腓肠肌外侧头的上方,游走于小腿后侧的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止于跟骨的内缘或附着于跟腱。
功能:协助小腿肌肉跖屈踝关节。
该肌肉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及部位:引起的疼痛主要集中于膝关节后侧,有时也可延伸至小腿背侧和大腿中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