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髋关节基础解剖 [复制链接]

1#
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一、髋关节的骨主要为:髋骨和股骨

1、髋骨(无名骨)是一块不规则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中部较窄,上下扁阔。其外侧面有一深杯状的髋臼,与股骨头相邻,前下方是一个大的卵圆形或者三角形的闭孔。在髋臼上方、骨面加宽并与弯曲的髂嵴一起,形成波浪板状。

左右髋骨前面在耻骨联合的地方彼此相连,而后面在骶骨的地方彼此相连。这些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骨韧带环,被称为骨盆。骨盆具有3种重要的功能:骨盆充当下肢和躯干许多大块肌肉的共同附着点、在坐着时,骨盆将上肢和躯干的重量传递到坐骨结节上,在站立或者走路时,它将重量传递到下肢、最后,在骨盆底的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帮助下,骨盆可对与肠、膀胱和生殖功能相关的器官提供支持。

年轻时通过软骨彼此连接,成年后融合成单一骨。主要的融合部位是在髋臼。髂骨包括髋臼上部和其上方扁阔的部分,坐骨包括髋臼后下部和其后下方的骨,耻骨形成髋臼前下部。

髋臼为髋骨外面中部的半球形深窝,位于骼前上棘与坐骨结节的连线中间,朝向前外下方,由骼、耻、坐三骨的体构成。髋臼的顶非常坚厚,由髂骨体构成,占全部面积的2/5,此部向上延至骶骼关节,作为强有力的支重点,直立时可将躯干的重量传递到股骨头。髋臼的后下部由坐骨体构成,亦占球面的2/5,坐骨体呈三棱柱状,为另一支重点,坐位时传递身体重量至坐骨结节。髋臼的前壁由耻骨体构成,占髋臼面积的1/5。

髋臼并非全部覆以关节软骨。窝的中央深而粗糙,为髋臼窝,未覆关节软骨,不与股骨头相贴,被股骨头韧带所占据。这里骨壁很薄,可因疾病受到破坏,或因外伤被股骨头穿通。窝的周围有蹄铁形关节面,称月状面,上覆关节软骨,其上部因承受最大压力,宽而且厚,前后部略窄。月状面在髋臼切迹处中断。髋臼缘呈堤状,非常坚实,缘的后部隆起,前部低下其下缘有宽而深的缺陷,叫髋臼切迹,向上与髋臼窝相连,这里是股骨头韧带附着处。

闭孔

闭孔为坐骨与耻骨围成的骨环也是身体中最大的孔,上界耻骨上支,内界耻骨下支,外界坐骨体,下界坐骨支,闭孔边缘为闭孔膜附着。闭孔在男性大且呈卵圆形,在女性小而且接近三角形。

2、股骨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骨,它的形状和粗壮的结构反映了肌肉的有力动作并有利于人们行走时迈出大步。其长度与行走步态有关,而其强度与其承受的体重及肌力量有关。股骨体大部分呈圆柱形,略弓向前。股骨体近端向内侧的延伸,形成短的股骨颈,其内侧有近似圆形关节头。远侧末端更大、更结实,通过内、外侧髁与胫骨形成关节。站立位,以胫骨关节面为轴,股骨干向上、外倾斜,股骨头被骨盆宽度分开。由于胫、腓骨从膝关节垂直下降,在站立或行走时,踝关节也在重力线上。股骨倾斜度变化各异,通常情况下女性较大,与其相对大的骨盆宽度和较短的股骨相适应。

股骨近端弯向前上内方,由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和小转子组成。

(1、)股骨头:呈球形,朝向内上前方,有关节面与髋臼相关节,头的中央稍下有一小窝,名股骨头凹,为股骨头韧带(圆韧带)附着处。股骨头位于关节囊内,其远端至赤道被髋臼唇包绕。股骨头的前面通过腰大肌肌腱、髂耻囊和关节囊与股动脉的下内侧分开。

(2、)股骨颈:为头下方的较细部,与股骨干形成约°的角,叫内倾角或颈干角,这一角度有利于下肢的活动。(股骨颈附着于股骨近端,为运动髋关节的肌提供了杠杆。颈干角在出生时最大,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小,直至10岁,女性的颈干角较小。股骨颈相对于股骨体外旋转10°~15°,但该角存在个体和种族差异。)股骨颈上下两缘呈圆形,上缘近乎水平,微凹向上,向外移行于大转子,前上缘靠近股骨头处有时出现股骨颈窝,(男性出现率为63.1%,女性出现率为43.4%。)下缘向后下外方斜行,在小转子附近与股骨干相续。前面平坦,与体相接处显一粗线,为转子间线;后面平滑而凹陷,与体接合处显一圆峭,名转子间嵴。

(3、)大转子:较大呈方形隆起,位颈与体相接处的上外部,供大部臀肌附着。大转子上缘肥厚,有梨状肌腱附着,上缘后部突向上内,明显高耸出颈的后面。内侧面前有闭孔内肌及仔肌腱抵止,后有一粗糙深窝,为转子窝,为闭孔外肌腱附着处。大转子窝偶尔有结节或外生骨疣。前缘转宽,有一粗涩压迹,供臀小肌附着,外侧面宽广粗糙,被一由后上斜向前下的斜嵴分成两部,前上部较大,为臀中肌附着,其前上方骨面借臀中肌转子囊与臀中肌腱相隔,后方区域为臀大肌深纤维覆盖,有臀大肌转子囊介于其间。

(4、)小转子:为不易触及为一锥形隆起,从颈的后下缘与体的连接处突向内后上方。小转子尖及前面粗糙,为腰大肌附着,底及其宽广的内侧面及前面为骼肌附着;后面平滑,被大收肌覆盖,有时有一滑膜囊居于其间。

(5、)转子间线:是位于颈干结合处前表面一条突出的峰靠近下端常出现另一结节。从大转子前面上部的结节内侧下降,到颈部下缘,小转子的前方的结节处。其下方延续为耻骨肌线。转子间线有关节囊前壁附着,髂股韧带上束和下束分别止于转子间线的外侧部和内侧部,股外侧肌的最上方纤维起自线的上端,股内侧肌的最上方纤维起自线的下端。

(6、)转子间嵴:是一平滑的圆峭,位颈与干的接合处。起自大转子后上角,向下内终于小转子,转子间嵴的中部有一结节,为股方肌抵止,结节的上部、下部和股方肌本身,皆为臀大肌覆盖。

股骨体:是身体中最长和最坚强的管状骨,被肌肉覆盖不易从体表摸到。股骨体由上外向下内倾斜,女性由于骨盆较宽,倾斜度较大,股骨长轴与胫骨垂直轴的倾斜角一般为10°。体呈前弯弧形,上、下股骨干轴之间呈°交角,且内旋扭转30°。

体中部较细,为三面圆柱形。前面圆隆光滑,两侧面钝圆,后方显一粗峭,名股骨粗线。粗线分内侧唇和外侧唇,为肌肉和肌间隔附着处。

体的上1/3部呈四边棱柱状,后面内侧有一粗涩窄线,名耻骨肌线,上与转子间线相续,下与粗线内侧唇相连,耻骨肌抵于其上。短收肌抵于肌线下方,延及粗线上部。后面外侧有一粗糙的宽嵴,名臀肌粗隆,上接大转子根部,下续粗线外侧唇,臀大肌下半深纤维抵于其上。臀肌粗隆上部有时特殊膨大,形成第三转子,臀肌粗隆与股骨体外缘之间有时出现转子下窝。

体的下1/3也呈四面棱柱状。粗线二唇向下逐渐分开,外侧唇经外上踝线,终于外上髁,内侧唇经内上髁线,终于内上髁。内上髁线在上端有一段中断,此处骨面平坦,有股动静脉通过。内、外上髁线中间的扁平三角区,为腘面。腘面构成腘窝上部的底,有脂肪组织覆于其上,并使腘动脉与骨面分隔。内侧髁上方的腘面,显一压迹,为腓肠肌内侧头起始处;外侧踝上方的腘面,有一小的压迹,为跖肌起始处。

股内侧肌、股外侧肌、长收肌、大收肌和股二头肌短头在股骨皆有一线性起始或抵止。(股内侧肌的起始线自转子间线下端,经耻骨肌线和粗线内侧唇,向下达内上髁线的上部。股外侧肌的起始线自大转子根部前方,经臀肌粗隆外侧缘,向下达粗线外侧唇。大收肌的抵止线自臀肌粗隆内侧缘,经粗线达内上髁线的上部,其余纤维形成一坚固的腱止于股骨收肌结节,并发一腱膜止于内上踝线的下部。长收肌起于粗线内侧唇的中、下部,介于股内侧肌和大收肌之间。股二头肌短头起于粗线外侧唇的中、下部和股外侧肌间隔。股内、外侧肌间隔分别附于粗线的内、外侧唇。)

股骨远端有:内外侧髁、髁间窝和髌面。(不做过多介绍,膝关节有详解)

股骨颈前倾角

股骨颈轴斜向前上内,它与额状面形成的锐角,叫倾斜角,或叫扭转角。换言之,倾斜角就是股骨颈轴线与股骨两髁间连线所成的角度,即股骨颈轴线对膝关节横轴的向前或向后扭转。股骨颈轴线在股骨髁横轴之前为前倾,在股骨髁横轴之后为后倾。

股骨内倾角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称内倾角,或称颈干角。股骨内倾角正常范围在°~°之间,内倾角的存在可增加下肢的运动范围,并使躯干的力量传达到较宽的基底部,

内倾角小于正常限度者,为髋内翻,大于正常限度者,为髋外翻。

髋内翻

股骨内倾角小于正常限度,约在°以下者为髋内翻,或为先天性,或因骺滑脱而引起,或因佝偻病而产生。髋内翻常伴同大而阔的骨盆,髋关节运动范围减小,运动速度降低,关节强度大。随股骨颈前倾角的减少,股骨干变成外旋,因之,大腿内旋亦受限制。随前倾角的减小甚至成为后倾,增大了骼股韧带的紧张,髋不可能充分伸展,常处于屈曲位。这样,常增大骨盆倾斜度和增加腰椎前凸进行代偿,当患者直立时,这种现象颇为明显。

髋外翻

股骨内倾角大于°的正常限度,如在°以上者,叫髋外翻。可由脊髓灰质炎后的肌麻痹、膝关节僵直、佝偻病、骨质软化以及某些原因的髋不全脱位等而引起,可分先天性、损伤性和肌麻痹性几种。随着内倾角增大,股骨颈陡翘,头的负荷区上移到头的上内区。股骨机构轴与颈干结合点距离减小,适合于传递垂直重力,使得压应力增大,剪应力和弯曲应力减小。与髋内翻相反,髋外翻时,骨骼没有碰撞,运动范围不受限制。然而肢体加长,引起骨盆倾斜,受累侧的髋处于内收位,同时髋呈现不全脱位。

二、关节

髋关节是由髋白和股骨头组成也是身体内典型的球窝关节。大量的韧带和大块的肌肉把股骨头稳固地固定在髋臼内。股骨近端厚厚的关节软骨层、肌肉和松质骨帮助减缓通过髋关节的巨大力量。因疾病、伤害或发育的异常与畸形、或创伤使任何一项保护性功能失常都会导致关节结构的退化。

(1、)关节面

髓臼呈倒置杯形,位髋骨外面中部,朝向前外下方。髋臼中央部深而粗糙,称髋臼窝(髋臼窝是深深地位于髋臼壁内的一个凹陷,因为髋臼窝通常不和股骨头接触,所以它没有软骨。取而代之的是圆韧带、脂肪、滑膜和血管。),末覆有关节软骨、骨壁很薄,可因疾病遭破坏或因外伤而被穿通,窝为股骨头韧带所占据。窝的周围有平滑的半月形关节面,称月状面,上部较宽,前后端略窄。髋臼边缘呈堤状,称髋臼缘,其下缘有一切迹,称髓臼切迹。切迹中架有一坚韧的髋臼横韧带,恰好把髋臼下部的缺口弥补成完整的球窝。横韧带与切迹之间的孔隙有股骨头韧带动脉通过。髋臼缘和髋臼横韧带周边镶有一圈纤维软骨,即髋臼唇,可增加髋臼深度。髋臼窝为纤维脂肪所填充,当关节内压增大或减小时,这些移动性脂肪可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外压力的平衡。

股骨头构成近乎完美的球体的2/3。头的几何学中心被髋关节垂直轴、水平轴和前后轴所贯穿。头中央稍下有股骨头凹,供股骨头韧带附着。股骨头除头凹外皆覆以透明软骨,但软骨厚薄不一。头中央部承载最大负荷,软骨厚,周边承担重力小,软骨较薄。头关节面与髋臼软骨密切对合,并与髋臼窝软组织相贴。髋臼一直包罩于股骨头赤道线以外,但头的前上面显露于髋臼唇外方。这是由于髋臼轴指向前外下,股骨颈轴指向前内上所致。仅当髋屈曲90°或外展、外旋时,头软骨才完全与髋臼软骨相贴。

髋臼与股骨头两关节面的精确对合,对关节黏附起重要作用。(如果切除周围肌肉,两关节面仍被大气压吸附在一起。关节内压可达11.25kg,如重力作用于髋臼,压力可达18.5kg。显然,在缺少肌肉作用下,大气压足能携带起下肢的重量。关节内压随关节面适合程度不同而变化,髂耻囊与关节腔相交通也是调节关节内压的因素之一。)

(2、)关节囊

髋关节囊为圆筒状结构,厚而坚韧。纤维层在近端起自髋臼缘、髋臼横韧带和髋臼唇外面。股骨颈前面全包于囊内,后面内侧2/3包在囊内。囊的上下方附着线均斜行,上方的转子尖和转子窝被拒之于囊外,囊下方附着于小转子前上方,故小转子也居囊外。

纤维膜由浅纵纤维和深横纤维组成,一部分纤维呈螺旋形、斜行和弓形走向。囊壁厚薄不一,前壁和上壁极厚,有髂股韧带增强,后内壁和内下壁很薄,在髂腰肌腱下,纤维层甚至缺如,形成关节囊薄弱部。因之,髋关节在暴力作用下、可造成内下方脱位或后下方脱位。

滑膜宽阔,近端起自髋臼缘,覆盖髋臼唇和脂肪组织,股骨头韧带亦被滑膜包裹。

关节囊被下述韧带增强∶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和轮匝带

1.髂股韧带:位关节前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呈"人"字形,尖起自骼前下棘前下方,向外下呈扇形放散,止于转子间线全长。此韧带内外侧部较厚,外侧部又名上束,斜行达转子间线上部,是全身最强的韧带之一。上方被股直肌腱纤维增强,下方被臀小肌深面腱纤维增强。内侧部又名下束,几呈垂直方向止于转子间线下部,下束可经受kg的张力。髂股韧带可限制大腿过伸,防止躯干后倾,与臀大肌共同作用,维持身体于直立姿势。还可限制大腿外展和旋外。整复髋关节脱位时,可以此韧带做为支点。

2.耻股韧带:呈三角形,居囊的下壁。内端起自骼耻隆起,耻骨上支和闭孔峭,有耻骨肌纤维与之交织;纤维斜向下外,止于转子窝前方及髂股韧带下束内侧,可限制大腿外展及旋外。

3.坐股韧带:位关节后面,起自髋臼后下部,向外上行,经股骨颈后面,一部分纤维入轮匝带,一部分纤维附着于转子窝的前方、髂股韧带的深面。此韧带可限制大腿内收和旋内。

4.轮匝带:由环形纤维构成,环绕股骨颈中部,其外侧部纤维肥厚,略突入于关节腔。此韧带有部分纤维与耻股韧带和坐股韧带结合。

囊韧带在髋关节运动中的作用

人采取直立姿势后,骨盆后倾,起自髋臼抵于股骨的囊韧带皆按顺时针方向扭转,且都处于中度紧张状态。髋脱位整复时,可利用髂股韧带作为支点。

髋后伸时:3个韧带变得紧张,髂股韧带下束近乎垂直位,绷得最紧,且股骨头压迫于其上,因之限制骨盆后倾或大腿后伸。后伸伴同旋内,骼股韧带亦紧张。

髋屈曲时:3个韧带皆松弛。屈曲伴同旋外,则髂股韧带紧张。

髋内收时:髂股韧带上束绷紧,下束稍稍紧张,而耻股和坐股韧带松弛。

髋外展时:耻股韧带绷紧,坐股韧带稍松弛,髂股韧带上束松弛,下束中度紧张。

髋外旋时:转子间线外移,骼股和耻股韧带绷紧,坐股韧带松弛。

髋内旋时:骼股和耻股韧带松弛,坐股韧带紧张。

(3、)股骨头韧带

股骨头韧带略呈四边形、由扁平的结缔组织构成,埋于髋臼窝的纤维脂肪组织中。基底部起自髋臼切迹两侧和髋臼横韧带,贴窝底上行,止于股骨头凹前上部。韧带全长罩以滑膜,犹如被一滑膜管包绕。滑膜管上端附于股骨头凹边缘,下端延续覆盖窝底的脂肪和髋臼横韧带上,并附着于月状面内缘。股骨头韧带包括三个束∶①后坐骨束最长,经髋臼横韧带下方,止于月状面后角的下后。②前耻骨束止于月状面前角后方髋臼切迹处。③中间束最薄,止于髋白横韧带上缘。(正常髋关节运动时,韧带随股骨头凹可活动于窝的任何部位,但没有离开窝区。该韧带既未限制运动,也未产生过度的扭转、牵张和压迫。)

(4、)关节运动:

1、外展与内收

髋的外展范围:O°~60°。极度外展时,骨盆向支持侧倾斜45°,脊柱亦弯向支持侧。(实际上,一侧下肢外展必伴以对侧下肢类似的外展,在外展30°后更为明显。此时,两侧骼前上棘连线变得倾斜。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和股收肌可限制下肢外展。外展达极度时,股骨颈和大转子将碰撞髋臼缘而发生交锁。为此,大腿需外旋,大转子才不起阻碍作用。舞蹈家和运动员外展可达°~°。双腿形成近°的大劈腿动作,已不限于单纯外展,而伴以骨盆前倾、腰椎过伸,大腿实际上居于外展外旋屈曲位。)

外展的肌肉为: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上纤维和梨状肌亦起辅助作用。

臀中肌为主要外展肌,其全部纤维皆参与外展,仅当髋极度前屈时,其最前纤维转为内收。

臀小肌的所有纤维有助于外展,较前方的纤维有助于内旋和屈曲。

(臀中肌横断面为40cm2,收缩距离为11cm,能产生相当于16kg的力,它与臀小肌共同收缩可在额状面上有效地稳定骨盆。臀小肌横断面为15cm2,收缩距离为9cm,可产生5kg的力,约为臀中肌力的1/3。阔筋膜张肌除屈大腿外,还可使大腿外展,肌力相当于7.6kg,杠杆臂比臀中肌为长。因此,单腿站立时,阔筋膜张肌是一重要稳定者,可防止骨盆倾向对侧。)

髋三角肌系前方的阔筋膜张肌和后方的臀大肌浅纤维的合称。该两肌分别止于骼胫束前后缘,形成一广阔的扇形,覆盖髋的外面,宛如肩部三角肌,故名。髋三角肌两部协调收缩牵拉髂胫束,可使大腿单纯外展。

髋外展肌可分两组,前组包括髋额状面前方的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前纤维和臀小肌,它们单独或相伴收缩可使大腿外展-屈曲一内旋;后组包括臀中肌后纤维和臀大肌浅纤维,可使大腿外展一后伸-外旋。这两组互为协同肌和拮抗肌,为获得单纯外展,它们必须作为一对平衡的力偶而活动。

外展肌维持额状面内骨盆稳定性的控制,尤其是走路时

内收范围:60°~0°(两下肢相贴时,不发生内收。当一侧下肢跨越支持腿的前方或后方向对侧运动时,则为内收兼屈曲或内收兼伸展的联合运动;如果一侧下肢内收伴有另侧下肢外展时(如舞蹈中的躯体侧弯),则涉及骨盆倾斜和躯干侧弯;当一腿叠落在另一腿上坐位时,则为内收伴以屈曲和外旋。这一切联合运动中,最大的内收范围为0°~30°。双脚站立时,内收肌的主要作用是稳定骨盆;"立正"姿势时。)

髋内收肌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次要内收肌是股二头肌(长头)、臀大肌(尤其下纤维)和股方肌。

大收肌是最强大的内收肌,其纤维可分两部。(起自坐骨支的内侧部纤维居浅层,呈扇形行向下外,以宽腱膜止于股骨粗线中部及内上髁近侧,此斜行部纤维受闭孔神经后支支配。起自坐骨结节的外侧部纤维居深位,肌束很厚,在大腿下1/3部成为腱索,向下止于收肌结节。此垂直部纤维受坐骨神经的胫神经支配。此种排列容许大腿有较大范围外展而又保持大收肌的内收效应。大收肌可产生13kg的力。因此肌居髋关节额状轴后方,它还有后伸大腿或使骨盆后倾(大腿固定时)的作用,此外,大收肌还有使髋外旋和内旋的作用。)

长收肌近似三角形,其内收大腿的力量不低于大收肌,此外,它还有内旋大腿和前屈大腿的作用。

耻骨肌位于髋关节额状轴前方,除内收大腿外,还可使大腿屈曲和外旋。

股薄肌为双关节肌,还能使小腿屈曲和内旋。

在额状面内的功能内收肌最明显的功能就是产生内收力矩,在矢状面当髋关节将近完全弯曲时,内收肌在机械方面做好准备来加强伸展肌。相反,当髋关节几乎完全伸展时,内收肌在机械方面做好准备以加强屈肌。

2、屈曲与伸直

髋的屈曲范围决定于膝的姿势。膝伸直时,由于腘绳肌紧张,主动屈曲可达80°,被动屈曲约°。膝屈曲时,腘绳肌松弛,主动屈曲可达°,被动屈曲可超过°

髋屈肌有: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和耻骨肌。次要的髋关节屈肌有短收肌、长收肌、股薄肌和臀中、小肌的前纤维等。

髂腰肌最强有力,又大又长,从最后一节胸椎一直延伸到股骨近端(此肌收缩可使大腿屈曲、外旋(在步行支撑期,髂腰肌可使大腿内旋),与髂股韧带一道,限制大腿后伸;如大腿固定,可前弯躯干(如从躺卧位转为坐位时)。骼腰肌腱行干关节囊前方,可向上压股骨头于髋臼底,使头在臼内稳定。此肌可视为活动的髋臼前壁,可减少前倾角的效果。髂腰肌对形成腰椎前凸起重要作用,它松弛时,腰椎前凸减小,坐位时即这样;紧张时,腰椎前凸增大。它与腹直肌一道紧张时,可形成一胸腰部后凸(如直角支撑时)。)

缝匠肌是双关节肌,可使大腿和小腿屈曲,由于此肌的螺旋形走向,还可使大腿旋外、小腿旋内。(缝匠肌可产生2kg的张力,但9/10的力消耗于屈曲活动中。)

股直肌可产生5kg的张力,也是一双关节肌,行路时,它发挥屈髋伸膝的联合作用。

阔筋膜张肌除作为外展肌稳定骨盆外,还是一有力屈肌,在矢状面上对身体进行调整。髋关节极度伸展时,它有外展作用,极度屈曲时,它兼有内收作用。

(髋屈肌与臀中、小肌联合收缩,可使大腿屈曲、外展和内旋(如用足外缘攀球或用足外缘踢毽等动作);骼腰肌、耻骨肌与长收肌等联合收缩,可产生屈曲、内收和外旋(如用足跟内缘践球或踢键)。这两组肌肉可作为协同拮抗肌而活动。)

髋的主动伸展一般为20°(因受髂股韧带和髋屈肌紧张的限制,伸展范围比屈曲范围小),强力被动伸展时可达30°。膝屈曲状态下后伸大腿比膝伸直时后伸大腿的范围稍小,这是由于腘绳肌的收缩效能大部分用于屈膝动作上。(髋的伸展可因骨盆前倾、腰椎过度前凸而增大。)

髋伸肌:伸肌可使骨盆后倾且可分两组。一组是由骨盆外后面抵于股骨的臀大肌和臀中肌后纤维,另组是由坐骨结节抵干膝部的腘绳肌和大收肌。

臀大肌为外旋肌和最有力的伸肌,人由于直立姿势而特别发达。(此肌横断面约66cm2,收缩距离为15cm,可产生相当kg的力,总工作能达34kg·M)。通常走路时,臀大肌不起太大作用,只腘绳肌伸大腿;当跑、跳、上楼或爬山时,臀大肌强力收缩,臀中肌亦协助其发挥作用。臀大肌麻痹时,身体会向后倾斜,当大转子上移,臀大肌会松弛。

腘绳肌和大收肌坐骨部亦是髋的有力伸肌,腘绳肌可产生约22kg的力,为臀大肌肌力的2/3。作为双关节肌,它们可屈膝关节。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协同,固定膝于伸直位时,可增强它们后伸大腿的作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对髋关节的作用比对膝关节的作用稍大,而半腱肌对两个关节同等重要。

3、内外旋

膝伸直时,趾尖朝内的运动为内旋,趾尖朝外的活动为外旋。当一人坐桌边,髋、膝皆屈曲90°时,小腿向外活动称内旋,范围约30°,小腿向内活动称外旋,范围约60°,运动亦发生在髋关节。(盘腿端坐的姿势是髋的外旋伴以屈曲和外展。髋屈曲时外旋范围比伸直时稍大,这是由于髂股韧带和耻股韧带在髋屈曲时变得松弛,放松了对外旋的限制。)

髋外旋肌有:梨状肌、闭孔内肌、上仔肌、下子肌、股方肌和闭孔外肌,次要外旋肌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后纤维、缝匠肌以及股二头肌的长头。(这些肌肉从骨盆抵于大转子,或称骨盆转子肌,皆居髋关节垂直轴后方,它们的收缩引起股骨外旋,也对关节的后面提供稳固支持。臀大肌包括其浅深纤维除伸大腿外,亦是有力的外旋肌。)

髋内旋肌:主要有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和耻骨肌。总肌力约为外旋肌肌力的1/3。

阔筋膜张肌位于旋转轴前方,全部纤维皆可产生内旋。

臀中肌前部纤维一般内旋时收缩,抗阻力内旋时,前中后纤维皆活动。

耻骨肌和长收肌有屈髓、内收和内旋大腿的作用。(在走路摆动相中,耻骨肌和长收肌收缩起着抬腿和稳定髋的作用,在负重相时,起着内旋大腿的作用。)

大收肌亦有回旋大腿的作用。(其前部斜行纤维越过身体重心垂线而达股骨后方,收缩时可使髋外旋,其功能与短收肌类似。后部垂直纤维向下止于重心垂线内侧或靠近垂线,收缩时可使髋内旋,在功能上与胴绳肌类似。)

骼腰肌的回旋作用认识不一。有谓内旋,有谓外旋,或无旋转作用。

髋关节向90°弯曲的过程中,内旋肌的潜在的内旋力矩显著增大。

三、髋关节相关肌肉

耻骨肌

部位:在大腿内侧上部浅层。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和旋外。远固定两侧同时收使骨盆前倾。

长收肌

部位∶在耻骨肌内侧。

起点∶耻骨结节附近。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旋外和大腿屈。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同时收缩,使骨岔前倾。

大收肌

部位∶在大腿内侧深层。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后伸和旋外。

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向侧倾,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

部位∶在大腿最内侧。

起点∶耻骨下支。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

机能∶近固定使大侧内收、大腿屈小腿屈和小腿旋内。远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

上述肌肉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腰从的闭孔神经。

股方肌部位∶在臀大肌深面。

起点∶坐骨结节外面。

止点;股竹转子间螃。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从的分支。

臀中肌

部位∶在臀大肌深面。

起点∶骼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丛的臀上神经。

臀小肌

部位∶在臀中肌深面。

起点∶臀前线以下,髋臼以上骨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丛的臀上神经。

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两肌的前部能使大腿屈和旋内。两肌的后部使大腿伸和旋外。远固定两肌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肌的两侧前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前倾、后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后倾。

闭孔外肌

部位∶在股方肌前面。

起点∶闭孔筋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

止点∶股骨转子窝。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腰从的闭孔神经。

闭孔内肌

部位∶在小骨盆内侧壁。

起点∶闭孔筋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

止点∶股骨转子窝。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从的分支。

机能∶(股方肌、闭孔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髓关节处旋外。

梨状肌

部位∶在小骨盆后壁。

起点∶骶骨前面骶前孔外侧。

止点∶股骨大转子。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从的第一、一骶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旋外和外展。远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髂腰肌

部位∶在腰椎两侧和骨盆内面、由腰大肌、髂肌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于第十二胸椎和第一~五腰椎体侧面和

横突;髂肌起于骼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腰丛的肌支。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和旋外。远固定:一侧收缩,使躯干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

臀大肌

部位:在骨盆后外侧面臀部皮下。

起点∶髂骨翼外面,骶、尾骨背面及骶结节切带。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骼胫束。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从的臀下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和旋外;肌肉的上半部收缩可使大腿外展、下半部收缩可使大腿内收。远固定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并使躯干后伸,维持身体站立的平衡。

股四头肌

部位∶大腿前面,有4个头。

起点∶股直肌起自骼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止点∶4个头合成一条肌腱包绕族骨,往下延成族韧带止于轻骨粗隆。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腰丛的股神经分支。

机能:近固定股直肌收缩,使大强在催关节处屈。股四头肌整体收缩使小基在膝关节处伸。远固定股四头肌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牵拉股骨向前,以参与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阔筋膜张肌

部位;大腿前外侧,包在大腿阔筋膜销内。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移行于骼胫束、止于胫骨外侧踝。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骶从的臀上神经。

机能∶近固定使髂胫束紧张。使大腿屈和旋内。

缝匠肌

部位:股四头肌的前内侧。是全身中最长的肌肉之一。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面。

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腰从的股神经分支。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和旋外(如足内侧踢键子);使小腿屈和旋内

(如脚外侧颠球)。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股二头肌

部位∶在大腿后面外侧,有长、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的下半部。

止点∶腓骨头。

近固定: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外,当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后伸(长头)。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半腱肌

部位∶在大腿后面内侧(肌腱占肌长的下半)。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

半膜肌

部位∶在半腱肌深面(肌膜占肌长的上半)。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胫骨内侧髁后面。

支配神经:上述肌肉均受发自脊神经骶从的坐骨神经分支支配。

近固定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内。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后伸。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又名腘绳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