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万不要给小婴儿绑腿,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 [复制链接]

1#

千万不要给小婴儿绑腿髋关节发育不良宝宝治疗经历

大家好,我是喔喔妈,这篇主要说说我家宝宝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的经历,希望给大家提个醒,千万不要给小婴儿绑腿,裹襁褓也要注意不要裹腿部。我不是医生,这篇汇总了我所了解的信息,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00写在最前面的提醒我宝宝的主医院主任医师王延宙,王医生在临床中发现:髋关节脱位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如山东的鲁西南地区高发。在山东郓城农村的调查发现其发病率可达到正常发病率的10倍以上。这与当地的习惯有关——许多孩子的家长错误地认为给刚出生的孩子把腿捋直并捆紧可以预防孩子的腿长成“罗圈腿”

我在妈妈群里交流时,也发现同样的情况,鲁西南地区老一辈家长习惯把宝宝双腿捋直后放进襁褓,甚至捆绳固定。抱孩子的时候也会让孩子躺在臂弯里,孩子腿通常是并拢的。特别是女孩,在出生后由于受母亲激素的影响,髋关节的韧带松弛,如果将两腿捆直,很容易造成髋关节脱位。像云贵川一带习惯把孩子背在背篓里,抱娃是分腿抱的。广东、福建等地方抱娃也是分腿抱,就不太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王医生曾特意呼吁:孩子在出生时都有程度不同的罗圈腿,绝大多数的孩子在1.5岁时腿会自然变直的。给孩子打襁褓时,千万不要将腿束缚住。

01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发育不良全称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简称DDH)。下图中间是正常情况,而最右最是脱位的情况。

导致髋关节发育的先天因素,一般认为跟不良胎位、遗传有关,比如右图的胎位就比左图的,有更高概率出现髋关节发育不良。

还有一些后天因素,比如抱娃姿势、绑腿的习俗等。男孩的发病率比女孩低,确诊的小病友中绝大多数是女宝。国内对这项疾病的认知和筛查情况,还不够普及。我们有些病友是因为*疸入院治疗时,无意中发现的,还有很多是像我们家宝宝这样,在42天复查时查出来的。少数是,细心的家长给孩子换尿片时发现臀纹不对称发现的。有一些,是在孩子学走路或者学跑步时,发现孩子两腿用力不均,走路或跑步不稳,才意识到这种病我在候诊时,还见到几个上中学的孩子,在父母带领下来看病,他们是孩子在运动时,发现腿疼才来检查的。一般越早治疗花钱越少,效果越好,后遗症越少。反之,年龄越大治疗越困难、花钱多,并发症多。

下面说说我家宝宝的治疗经历和一些注意点,给病友们做参考。02发现问题产后42天复查,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保医生进行例行检查。医生将宝宝的膝盖并拢后,腿部再向外展开,看能否外展,查看臀部皮纹是否对称。宝宝当时躺在床上,外展膝盖碰不到床面,臀纹不对称,屁股一大一小。

这种情况不算罕见,当天一起检查的宝宝,还查出来了三四例。医生建议我们去拍片子,如果只是皮纹不对称,B超显示骨骼没事,就不用担心。不过妇幼医生拍片后,发现髋关节发育指标不达标,医院复查。

03就医治疗我家在济南,治疗还算方便,提前一周从网上预约挂号。医院小儿骨科王医生和医学影像研究所超声科的滕医生。

大致流程:1医生检查,开超声波检测单;2去影像中心做B超;3拿超声检测结果,回医生那看结果,医生根据病情给出诊疗方案每次看病至少要花半天的时间。DDH按严重程度程度可以分为三种: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6个月以内婴儿可以通过Pavlik连衣挽具,也就是吊带,来治疗。在孩子还不会翻身时,就开始治疗是最容易的,虽然刚带上吊带时,活动受限,会哭闹,但基本一个晚上就会适应这种姿势。我们当时也从网上查了很多网友留言,看到有些家长会不忍心,然后给孩子摘除吊带,这样其实不可取,长痛不如短痛。超过6个月的孩子,就需要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了,孩子的配合程度会小很多。年龄越小的孩子,一般效果越好,三周能见效。我家宝宝打上吊带时的样子:

医院吊带,准备不足,现去找超市买的衣服,建议治疗的家长,提前给宝宝穿上修身的连体衣,防止吊带磨损皮肤。网上找到一个更清晰的示意图:

医生会结合孩子发育情况,预留出活动空间,孩子蹬腿活动受影响不大。我一度觉得我们家宝宝带上吊带后,睡眠好了很多(翻身期迟了)。摘掉吊带不久就开始练习翻身,出现了短暂几天的睡眠倒退。

04漫长的治疗期从去年十月份发现问题,然后开始吊带,到春节后摘除吊带,又观察了一个月,一共治疗了五个月。治疗期就像马拉松那样漫长,这期间最煎熬的是心态。过松起不到治疗效果,过紧会髋关节向下脱位,股神经、臂丛神经麻痹,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症状。建议家长在吊带上做好记号,方便参照医生穿戴的情况给孩子穿戴吊带。当时我们见效很慢,每次拍片几乎没有变化,很着急,总觉得医生给吊得太松了。但医生安慰说起码没有恶化或者有进步就是有效果,急不得。为了保持治疗效果,都不敢给孩子洗澡了。去医院复查时背着小脸盆和毛巾,趁着排队等候B超的时间,在走廊接点水给孩子擦拭擦拭,接着就让医生给穿上吊带。王医生嘱咐说。吊带之后,没有必要刻意做“青蛙操”来锻炼孩子腿部外展,但一定要多给孩子“分腿”。平时抱孩子统统改成分腿抱,俗称蛙抱。这是姥姥抱娃的照片,基本靠端:

小土注:大家平时选购背带的时候也要注意,是否宝宝的腿能分开。

05一些注意点1积极复查:起初我们觉得3周复查一次很麻烦,后来跟医生交流得知,孩子生命最初的三个月是体重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得根据病情进展以及孩子发育快慢调整吊带的松紧。2孩子坐腰凳或背带的姿势:要注意孩子腿分成“M”型而不是耷拉下去呈“八”字形,否则还是会伤害髋关节。穿了吊带的话就只能保持仰睡,睡觉时给孩子摆好“青蛙腿”造型。3喂奶的姿势:能趴在妈妈身上吃奶当然好,如果不行,让孩子躺在怀里吃奶也没关系,毕竟宝宝维持这个姿势的时间很短暂。4防止皮肤问题,经常检查吊带佩戴情况和宝宝身上皮肤褶皱的位置,防止宝宝因为汗渍或者摩擦引起湿疹等皮肤问题。5关于大运动的担忧:我很担心吊带会影响孩子大运动发展,但王医生安慰我:比起治病,早点晚点翻身有什么关系呢?医生说吊带后,只要不把孩子双腿并拢,什么动作都可以做——可以趴着玩,可以随意蹬腿。我们在家就手动把孩子整面翻过来,让她锻炼俯卧抬头和“趴”。有事没事“飞机抱”巡游全屋。有时我躺在床上并拢双腿,屈膝,让宝宝趴在我小腿上,姥姥扶着宝宝,我屈伸双腿,让宝宝“飞”一会。宝宝现在马上十个月了,已经开始自己练习扶站,大运动发育得还算不错。把我家宝宝的治疗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个警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