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iki百科崴脚,真的只和脚有关吗 [复制链接]

1#
北京好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

崴脚,真的只和脚有关吗?

作者:Mary

编辑:Janice,嘉曦

福特钠斯国际小组出品

相信大家都爱看维密秀,看着屏幕前的姣好面庞和妙曼身姿的确养眼,但保持美丽并不容易,穿着高跟鞋披着大翅膀也是有风险的。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两位中外闻名的维密天使,吉娘娘和奚梦瑶,她们就曾在舞台上崴过脚。其实,除了穿高跟鞋和地面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崴脚,但是崴脚真的只和脚有关吗?

我们常说崴脚,其实就是踝关节扭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损伤。

当我们崴脚的时候,会出现肿胀,疼痛,红肿温热,一触就痛,踝关节不稳定甚至无法承受自身重量。严重的损伤会导致骨头移位,产生踝关节畸形。站立时全身重量都压在踝关节,行走时的负荷更是体重的5倍。

我们在行走时速度不同,足接触地面的平面也不同,既需要稳定性(stability),又需要活动性(mobility)。脚作为距离躯干最远端,最下端的结构,身负着艰巨的任务,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它由26块骨头两个种子骨,以及很多小关节和韧带构成。

结构决定功能,所以要想了解踝关节的稳定性,我们必须了解足的结构。

足分为前中后三部分,每个部分侧重点不同。

影响踝关节稳定性的两个重要关节,一个是狭义上的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以及距骨构成并且只有一个活动度,完成足的背屈(dorsiflexion)和跖屈(plantarflexion),内外踝连线为旋转轴。

另外一个关节叫做距下关节,位于距骨下方,连接跟骨,身体的重力从胫骨传到跟骨必须经过这个关节。

距下关节围绕该轴可以进行较大角度的内翻和外翻,内翻/外翻活动的同时还会伴有一定程度的内收/外展运动,以及十分微小的跖屈/背屈运动。距下关节的内翻角度为25°,外翻为12°。

如果在矢状面上,距下关节的旋转轴大于42度形成高足弓,小于42度形成低足弓。

崴脚和活动是密不可分,尤其是行走的过程。

在步态周期中,站立期需要维持一个足弓的稳定,摆动期的距下关节处于正中位置上,足跟接触地面时(heelcontact),足外侧触地,吸收地面对其的反作用力。

足处于旋前位置上距下关节在负重反应期时会内翻约5°以抵消地面传来的反作用力以及承接由胫骨和距骨传来的体重。在足跟着地时内翻2-3度,随后跟骨会逐渐外翻直到站立中期为止,支撑中期到支撑末期的开始阶段内翻状态不会改变,支撑末期的后期会出现距下关节约2°的外翻,直到摆动相早期距下关节才恢复休息位。

崴脚虽然是踝关节损伤,但踝关节和上面的膝关节、髋关节构成了下肢运动链,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重力通过距骨传给足部,距骨在身体重力线的内侧,接触地面的时候通过足弓旋前来吸收地面对踝关节的反作用力。下肢过度负荷会造成足弓塌陷,也就是旋前,足弓每旋前一度,就会造成胫骨向内旋转一度,因此过度的足内旋小腿会向内旋转,而大腿会向外旋转,骨盆旋前,继而腰椎会向前弯曲(hyperlordosis)。腰椎向上影响到胸椎,会导致驼背(thoracickyphosis),颈椎前弯(cervicalhyperlordosis)。

我们的大脑控制躯体去寻找一个平衡而稳定的姿势,为了维持这个姿势会导致自动代偿的出现。从头到脚任何部位的一个错误的模式都会令其他部分的代偿,因此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不仅仅影响踝关节,还会相继产生膝,髋和脊柱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过于旋前(扁平足)的膝关节来说膝外翻造成髂胫束紧张,膝关节外侧压力增高,股胫关节扭转应力增加,膝关节内侧软组织拉力增加,产生疼痛。髋关节单侧旋前,导致一侧腿长,双侧旋前导致骨盆前倾。很明显,下交叉综合症的症状出现了,骨盆前倾带来了腰椎前屈,导致了腰痛和骶髂关节疼痛的症状。同理,如果过度旋后的话,外侧的踝关节疼痛,根据运动链向上传递外侧膝关节软组织拉力增加,产生疼痛,髋关节也产生疼痛。

除了踝关节本身结构上的特点,提升肌肉力量,本体感觉也是和崴脚关系密切的一部分。

本体感觉功能减退会影响姿势控制的能力。我们应该在任何姿势或活动中达到或恢复平衡状态,维持一个支持面(baseofsupport),使中线可以作用于身体的中心。改善姿势控制的能力,保持平衡,可以有效减少踝关节损伤风险。

END

更多信息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