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针对解决的问题OFGRAIN
康复与健康领域中的常见问题,我们可归纳为疼痛、损伤、功能受限以及体态失衡这四个基本类别。
其中一部分问题也许简单明了。而另一些则相对复杂——不仅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多种问题,而且症状与根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问题的复合体。
当问题变得错综复杂,解决起来自然不再是件易事,专业人士也可能陷入困境、束手无策。但究其原因,往往却并非由于缺乏技能或者经验,而是因为对要解决的“问题”并未有全面充分的认知。
比如,一提到要解决问题,很多学员会问:如何纠正脊柱侧弯、骨盆旋移、足弓塌陷?怎样缓解下背痛、弹响髋?怎么康复网球肘?如何改善手臂上举受限、下蹲足背屈不足……
背后的期待往往是想得到一个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在加上近年来网络上盛行的“一招鲜”套路,以及突出“简单、实用”的培训营销手段,让体态康复和物理治疗逐渐失去了其原貌。
所以更多的人越来越习惯于“线性思维”,趋于将问题的结构“扁平化”,即认为问题就是平面铺开的一个个孤立的点,等着去被各个击破。以为每个问题都有一一对应的解决方法,就如同钥匙与锁。
但事实上,“问题”绝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相互关联,而且能够被合理划分成多个层级。
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通常将“问题”至少划分为:表面症状-直接原因-深层原因-代偿根源四个层级,并可视情况继续扩展。
像刚刚所提到的骨盆旋移、下背痛以及下蹲足背屈受限等,其实都属于问题的最浅层,也就是表面症状(第一层)。因为它们通常也能被人主观感受到,所以也被称为“患者识别的问题”。
如果一个专业人士看到的也都是患者识别的问题,并且想“一招制敌”,那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问题表面。即使是使用多个技术解决了多个零散的问题,也并不等同于全面、综合的处理。
在表层症状之下,是导致它的直接原因(第二层),也就是哪个结构的问题引起了症状。例如有人膝前痛,去检查诊断为髌软骨损伤。很多时候,医学专业人士的诊断就止于此。但是,只依靠这样一个结论,并不能足以得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习惯使用线性思维的人群所谈论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属于以上的两个层级。
再继续剖析,我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