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坐,是宝宝一个重要的成长里程碑。
当看到宝宝能够自己坐在地上专心致志玩自己的小玩具时,妈妈的心感觉都被萌化了。
但关于宝宝坐的姿势,妈妈们也是操碎了心:
妈妈提到的这种坐姿,就是宝宝常见的:
“W”型坐姿
传言这种的坐姿对宝宝骨骼发育不好,容易引起O型腿、X型腿、八字脚等,影响腿型和身材,使妈妈们非常担忧。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想要弄明白为什么,我们得首先知道:
为什么宝宝喜欢这样“W”型坐姿?
宝宝之所以喜欢“W”型坐姿,是因为在宝宝的骨骼尚未发育完全时,“W”型坐姿会使宝宝更加舒适、自然。
宝宝出生前蜷曲在妈妈腹中,出生后会呈现轻微的O型腿,到2左右会逐渐变直。
然后会再发展成X型腿,约6~7岁后才会逐渐发展成正常腿型。
(来源:UpToDate)
在这个阶段中,宝宝骨骼角度和成人不一样,大腿内侧弯是很常见的。
所以,宝宝会更愿意选择“W”型坐姿,因为这样更轻松、更容易在转身抓取玩具时保持平衡,而且膝盖也不会承受过多压力。
W”型坐姿对宝宝的危害是真的吗?
“W”型坐姿让妈妈们担心的原因主要是它的“三宗罪”:
1.影响腿型,造成O型腿、X型腿;2.影响平衡力和协调性;3.容易造成八字脚等。
加上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经历“W”型坐姿和O型腿、X型腿的阶段。
所以,妈妈很容易将宝宝O型腿、X型腿与宝宝的“W”型坐姿联想起来。
但事实上,两者并无太大关系。
目前,也并没有证据表明“W”型坐姿会对宝宝核心稳定性有害,或会导致未来的骨科问题。
相比宝宝“W”型坐姿,妈妈应该警惕的是宝宝这两种坐姿:
1.跪坐:容易形成驼背,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损害等。
2.跷二郎腿:容易造成宝宝脊椎发育变,容易形成“高低肩”。
妈妈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跪坐和跷二郎腿后,要及时纠正。
面对宝宝“W”型坐妈妈应该保持什么态度?
在对“W”型坐姿有一定了解后,妈妈面对宝宝“W”型坐姿要保持正确的态度:
不强迫、不过多干涉宝宝选择的自然坐姿,更没必要对“W”型坐姿过度恐慌。
但这并不代表,妈妈对宝宝坐姿就不管不问。
如果宝宝玩耍时,每天、每次都只依赖“W”型坐姿,或是在宝宝3岁后,“W”型坐姿出现的次数仍然很频繁。
这时,妈妈可以提醒宝宝换个其他坐姿,如:
盘腿坐
屈膝坐
伸长腿坐
注意提醒宝宝换个坐姿时,不要命令式的给宝宝说“不要那样坐”“快点换个姿势”等,更不要斥责宝宝,这样可能会让宝宝紧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正确的做法,妈妈可以温柔地提醒宝宝“我们来这样坐吧”,或直接示范给宝宝怎么坐。
如果宝宝喜欢“W”型坐姿,还出现了以下情况,建议妈妈及时带宝宝就医:
●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病史;
●腿部肌肉出现紧绷或痉挛;
●有神经系统或发育迟缓问题;
●走路跛;
●下肢无力;
●无法用其它姿势独坐;
●动作笨拙或不协调等。
“W”型坐姿只是宝宝成长发育阶段一个自然的选择,不会造成宝宝O型腿、X型腿等问题,妈妈没必要上纲上线。
不过,妈妈平时也可以多引导宝宝尝试一些其它的坐姿,避免宝宝养成每次都是“W”型坐姿的习惯。
可别小看了错误坐姿对宝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