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姜曼通讯员杨学岭薛中豪
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把为患者看病当作自己的事全力去做,医院小儿骨伤骨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李骁的真实写照。每天十多台手术,一站就是一天,全天泡在手术室里,仅刚刚过去的8月份手术量就达到多台。行医三十余载,他与患儿“交朋友”,与同事密切协作,默默耕耘、埋头苦干,用“妙手”造就起无数患儿的人生奇迹,用“仁心”支撑起无数家庭新生的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爱戴。
省内最早特色专科
形成系统诊疗体系
医院于年成立小儿骨伤骨肿瘤专业,年建科,这在当时山东省单独成立小儿骨科专业来说,时间也是较早的。而其特色微创手术在省内来说也是开展较早的单位之一,覆盖苏北等地区,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这与医院大型区域化诊疗中心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
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见证着科室的发展,李骁早年常受邀前往青岛、济南等地会诊,最远还到过广东省会诊,其专业的治疗水平和敬业态度深受业内广大同行业者的好评。
年3月23日,医院小儿骨伤骨肿瘤科迎来了它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医院整医院,环境舒适整洁、宽敞明亮,现代化诊疗设备齐全,全体医护人员更是以此为契机,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热情为每位患者服务。
这是一个专业诊治骨与软组织肿瘤、儿童骨与关节疾病的临床科室。针对14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先天畸形,包括发育性髋关节脱落和马蹄内翻足、青少年的股骨头坏死,此外还有脑瘫、肢体畸形的矫治,骨延长等诊疗为主打方向,已形成系统、规范的骨与软组织肿瘤和儿童骨与关节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体系,拥有一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优秀专业团队,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实习、进修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目前,在李骁的带领下,具有十年时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生都能独立完成儿骨科的微创手术。该手术凭借时间短、花费少,对关节功能保护好,且重点是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发育,深受广大家长的信赖与认可。作为住院周转率全院最快的科室之一,在这个刚刚过去的8月份暑假,就完成了多台手术,其中微创手术达到80%以上。
历经15年的发展,李骁和团队细耕儿科各类骨科病种。作为一名小儿骨科医生,他深知孩子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人生以后的轨迹。为了医者的初心,行医有苦有累,但他从未放弃,心里装着患儿,更是将小儿骨科的口碑越擦越响。
根据患儿自身特点
制定特定诊疗方案
青少年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骨折更不同于成人骨折,他们有自己的特点。
经过行医多年来的经验和理论实践,李骁根据其生长发育的特点,构建了一套属于儿童骨科的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我们为什么做(手术),或者为什么不做,判断的依据是对患者有什么好处,那么就看他(她)今后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随访了大量的病例得出的结论。”李骁介绍,针对儿童发育的特点,根据其身体成长的过程,所有手术对患者的干预,都是随访十几年以上的病例,得出的实践结论。
发育性儿童髋关节脱位一直是小儿骨科最重要的疾患,可能导致患儿跛行、疼痛甚至终生残疾。对此,李骁认为,手术的干预时间越来越早,对其恢复就越好。
骨折的孩子,随着不断发育生长,围关节周围骨折或损伤,容易出现骨骼畸形。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原有的结构及运动功能,又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一直是儿童骨科医生思考的问题。
在过去,按照成年人思路去做手术,不考虑患儿以后的发展后果,结果是带来大量畸形儿童的出现,再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为此,在手术设计上,李骁常常和团队一起前期多次反复推敲,可以有效避开不适宜手术的位置,从其他地方入手,避免给患儿造成二次损伤,加重病情,术前的手术设计和思路必须十分清晰,才能灵活掌握,治疗游刃有余。
热心奔走寻求资助
坚持义诊彰显大爱
“尽可能救下每一个孩子”是李骁的心声。
有患者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走路朝后。在手术前,父母找到李骁,要求只有一个:将来孩子能推车贩菜,有口吃的就行。李骁前后为其做了两次手术后,孩子18医院复查,已经是一米五多的个头,和正常人走路几乎差不多。这个事情让他记忆挺深刻:“经过我们的治疗,孩子就能和正常人差不多,自食其力赚钱,不必上街乞讨,有尊严的活着。”
他说,每当看到“大马蹄(先天性马蹄足)的小病号,心里可难受了”。
在临床工作中,李骁发现,很多家庭因为没钱放弃对孩子的治疗,心里非常着急。“干嘛不为他们干点事情”。看到这么多患者因为没钱而耽误病情,李骁对患者说:“我不怕麻烦,你们有事尽管来找我。我一辈子什么不会,只会干(看病)这么一点小事。”他知道,孩子患病早治,花几千块钱就可以解决他(她)一生的问题,一旦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这个机会。
尽管工作异常忙碌,但在过去连续10年中,每年夏天,李骁都要和市残联一道,通过走访,深入村镇对残疾患儿进行筛查,有适合手术的抓紧安排手术治疗;家庭困难的,还热心帮助其申请政策福利。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是山东省信鸽协会为了帮助残疾儿童,给小儿骨科捐赠了十块钢板,一块钢板就价值一万多块钱,这把仁心的医生感动坏了,“当时,咱只是说说这个事情,希望帮忙的人多一些,没想到人家当真了!还给了这么多钢板。”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热情往往可以带动很多人。“公益活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大家的心都是好的。”面对家庭困难的群体,小儿骨科还经常组织公益募捐,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医院小儿骨科专业是国家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贫困肢残儿童矫治手术”医院,年到年,这11年间,每周五上午李骁的门诊室前都是围满了长长的人群。他这天惯例不安排其他事情,专门义诊。医院当时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冷冰的病房带来些许的温暖。走廊里闻讯而来的患者相互之间打听着彼此的病情,他们从各地方赶来,带着希望,求医心切。
随着这些年,国家对这部分残疾儿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保的报销比例也正逐年提高,使他感到欣慰,更多的孩子都因此受益。
看病是件良心活
转完病房再下班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与孩子打交道,不是件容易事。医院里的儿骨科大夫,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李骁肩上就扛着数不清的期待与责任。
门诊上平均一天挂号人数在70人左右,加上抱着孩子前来陪同的家长,常常围得水泄不通。还有一些临时复查需要加号的小患者,一早从远地方赶来,医生不忍拒绝。但要知道,很多人都是冲着李骁的专家号去的,需要提前一周预约才能“抢”到号。
给孩子看病是件良心活。李骁说,当大夫就是要为患者解决更多的问题。面对那些神色焦虑、紧张的家长,他从语言语气上缓和,告诉不必那么紧张。面对的是不会表达的患儿,他先询问家长孩子病史,然后看孩子的反应,通过适当做一些检查,来判断孩子的问题。“我们一般都先检查孩子好的那一侧,玩玩小手、小脚丫,让他们觉得,医生并不那么可怕。然后再摸摸受伤的那一边,看哪里不能动,再重点看那个地方。发现确实有问题,再进一步检查。涉及系统的方方面面问题,再开始有针对性的治疗。”
不管多忙、多晚,下了门诊、出了手术室的李骁总是习惯性地回病房里再看看,询问患儿的恢复情况,和家长交流问题,安排下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转上一圈才安心下班回家。
很多患者康复出院后找到他,曾想表示感谢。李骁说,你要真想感谢,就多给身边的人多宣传宣传我们科。他认为,病人之间的交流优于医患之间的交流,患者作为科里义务宣传讲解员,能让新患者看到希望,增强信心。目的也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好。
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坚持动力源自热爱
为孩子看病,耐心很重要。李骁坦言,年轻时从医没想那么多,也没想过医生要做那么高大上的事情。“工作惯性,医院老一辈人就这么干的。”但他认为,医者应该先学会两个“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看到小家伙们都活蹦乱跳,又有力气黏人、玩耍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无以言表。”当面对残疾儿童,他们看了很多地方,患者来了,心中对自己充满着期待和信任的眼神,李骁知道,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大夫的一个鼓励和一个安慰。
因为人少活多,儿科人都是下了夜班后,白天继续忙手头的工作。往往付出的辛苦多,得到的赞美话语少,甚至常被不理解的家长埋怨也很多,但他们依旧无怨无悔的努力,只为心中那份不变的初心。
人生的价值是通过职业来体现的。在其他科几年或许就能成手,但在儿科,需要经过七八年摔打、历练,不断付出和积累,个人的才能才会被充分发挥。也只有承受住打击和考验,这个时候自信心自然来了。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努力。”李骁经常这样开导别人。“治疗早期的时候,(我们)多下点功夫,就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力所能及地做好分内的事情,周围很多人都跟着一起做,时间久了终究会聚集爱的海洋。爱孩子的人,终究也会得到孩子们的无私的爱。